低空经济已来,这是谁的奶酪?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低空经济”,指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风口开始被频繁提及,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
2024年,低空经济元年正式敲响。
01 政策大力支持,基建要快步走
低空经济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目前大部分省已出台相关低空经济产业的支持政策,并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力争成为低空经济的领跑者。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既包括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赋能,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种容纳并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极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综合经济形态,具有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发展空间极为广阔。
由此可见,低空经济的两大主体为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低空经济的发展除了带动两者低空制造业的发展,亦衍生出其他不同的跨界业态,结合当前低空经济各地要快速发展的任务,博为国际作为专业的产业发展规划机构,认为在规划设计之前,基建与管理规则两大问题需要提前研究。
基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硬件。通用航空产业链的发展是以载人为核心,以低空为场景衍生,其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比无人机的需求更高,当中包括通用机场、直升机起降点、飞行服务站、雷达、导航基站等低空飞行基础设施。随着航空器研发制造的突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再加上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作为低空飞行中革命性产品步入商业化进程,其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地位,低空飞行器的技术成熟为城市空中交通发展带来新曙光,未来应用场景广阔,未来数年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将迎来发展高峰期。
低空经济快速扩的前提是完成管理规则的制定。航空器飞行一方面为未来生活模式、工业物流、旅游等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畅想空间,其规模化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场景应用需求进行相关规则制定以及基础设施的加持。另一方面,飞行管理、低空交通网络的构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因此以空域监控软件系统、城市立体交通规划系统、气象服务等为核心的低空交通网络配套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之一。
无人机相关管理规则制定需要加快。而近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快速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扩大,目前无人机产业城市场景和物流应用的管理模式与技术标准已初步具备广泛推广的基础,海岛、山区、沙漠等运行实践持续开展,有人/无人协同运行、载人飞行等已进入试验验证阶段。我国无人机领先优势为低空经济发展、制定城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规范打下基础,增加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行业领跑者的机会。无人机场景越趋丰富与管理规则的滞后将不利于低空经济的发展,无人机相关管理规则需要加快制定日程。
02 低空经济商业化步伐加快,五大潜力赛道受关注
2023年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提出,鼓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开展轻小型电动飞机规模化示范运营,eVTOL商业示范运营,推动电动航空应用场景、产品规范、运营体系、客户服务方案等领域的论证试点。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商业化步伐加快。
近年来,国家空管委办公室已先后批准了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海南等省份开展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广东更是已连续两年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在2024年2月《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国内首个为促进低空经济产业而推出的专项法规。目前,广东、北京、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海南、江苏等走在成为低空经济大省的前列,五大潜力赛道备受关注。
通用机场新基建。据统计,2023年中国通用机场仅449个,对重点景区景点覆盖不足;而据中国工程院分析,目前全国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未成网连片,目前已有3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通用机场新基建需求潜力巨大。
低空制造业。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及其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其中,氢动力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热度最高。目前我国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江西、湖南、陕西等重点区域具有一定产业优势,而上海依托强大的民航产业基础,eVTOL创新企业占全国比例约50%。预计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将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无人机物流。低空经济+物流是目前商业应用最广泛的场景,相比传统物流配送方式,无人化具备方便高效、节约人力成本、减少安全隐患、广泛的服务范围等优势,带动无人机在物流领域的爆发,饿了么、顺丰、美团、京东等企业已入局。同时目前已有景区探索引进无人机配送服务,通过与景区资源深度互联、服务协同,借助无人机实现高效配送,为游客提供景区外的餐饮和消费品供给。
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主体的应用场景开发与运营,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我国珠三角地区起步较早。2024年2月,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在深圳举行,迈出“空中飞的”商业化普及第一步。
低空旅游业。据中国民航局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参与空中游览和航空运动的人数约为48万人次,仍处于低空消费的起步阶段,预计到2030年,低空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000亿元。
03 “旅游+低空“为切入适配度最高,应用场景将爆发式增长
低空旅游、低空体育将成为下一个旅游热点场景。人类对天空的探索一直充满好奇心,航空器飞行为人们从不同角度探索天空、观赏自然、体验消费提供了新的方式。博为国际研究认为旅游市场呈现进一步精细化、差异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新一代游客猎奇精神构建起的新消费模式和生活模式,在寻求关注与自信展示的双重驱动下,“网红”流量的引导模式长红不衰,“旅游+低空”正处于网红热点的风口上,是传统旅游景区面临升级转型迭代时可深入研究的方向之一。
目前景区内低空旅游产品运行线路相对简单,落地周期较短,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型区域或旅游景区更适宜优先开发低空旅游活动,通过发展空中游览、低空飞行表演、无人机表演、航拍摄影等服务提升区域旅游体验,多角度体验山河之美。以低空旅游作为新奇体验,自然景区依托颜值的天然优势,容易制造出圈话题,提升知名度引发关注。山地资源丰富的区域可根据自身环境条件,以低空运动、低空营地为核心,开展滑翔伞、翼装飞行、低空跳伞、航模飞行、热气球等主题运动,促进低空文体旅游深度融合。文旅资源相对分散且具有空域资源优势的县市可通过研究低空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空中接驳、空中摆渡为特色的旅游体验,打造全域旅游的空中连接点,形成低空旅游环线。
文旅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全系统的项目,低空技术的成熟为文旅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未来应用场景将进一步丰富与细化,因此在规划构建时更需要科学研究论证,以前瞻的角度提前布局规划,结合低空经济发展需求,并与终端消费者等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为文旅景区可持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