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为视野
Think Tank

2023年十大产业发展趋势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4-09-13


2022年,受疫情、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有的行业高歌猛进,有的行业苦苦挣扎。2023年,产业又将呈现怎样的趋势变化?哪些产业将继续高歌猛进,哪些行业有望成为热门赛道,哪 些行业将继续蓄势。我们不妨预测、展望一下,提前做好投资方向和招商工作。


01

新能源汽车


    自2015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2022年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创历史新高。2023年新能源车行业最大变数可能来自“国家补贴”的退场,消费税费变化可能会带来消费热情消退,但市场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新能源汽车市场从整体市场上看,仍将保持较高速增长。


 02

钠离子电池


   面对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需求大幅提升,碳酸锂价格开始进入上升期,成本大幅上涨。此外,我国锂矿主要依赖进口,锂储量仅0.0065%,镍资源也主要在海外,而钠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且更容易获取,钠电池的研发储备和产业化对保障我国电池产业战略资源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初创钠电企业及锂电企业均积极布局钠电池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钠电池等,产业化全面加速。


03

风电、光伏


  2022年岁末,白鹤滩“西电东送”全部竣工投产。2023年,在推进“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将继续加码,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规模则有望突破9.2亿千瓦。近年来国内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风电机组大型化对风电主轴承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风电轴承是风机完全国产化的最后一环,全球风电轴承市场长期被海外轴承厂商垄断,洛轴等国产轴承厂商在逐渐填补国产大兆瓦主轴轴承的空白。


04

大型储能、类储能


   大型储能是国内储能主力,主要与大型的风光发电进行配套,以保证平稳地发电并网。2023年碳酸锂、硅料、芯片等上游材料的紧供需情况将有望缓和,储能系统的成本有望下降。

类储能方式主要指火电灵活性改造、燃气发电等,能够覆盖从短周期调频调峰到长周期能量调度的多样化场景,适配性更好。同时,类储能的边际成本仅为储煤、储气成本,远低于其他的储能方案,经济性更有优势。


05

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


   我国高端数控机床的上游各功能部件尚未形成较好的产业配套,多数功能部件被日本、德国、美国的公司垄断,国内企业主要依赖外购。德国、日本也牢牢占据着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市场份额,零部件方面,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近两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的国内出货量市占率不断提升。一方面,外资企业受疫情影响综合竞争力降低,国产机器人迅速抢占外资原有市场;另一方面,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发展势头良好,核心工控产品份额预计持续提升,国产化进程得到进一步加速。


06

六、半导体


  在经历一年以上的调整周期后,预计消费电子在2023年下半年有望逐步修复,折叠屏、5G等将成为手机复苏的催化剂。汽车、工业、服务器等强应用赛道也将趋于稳定。此外,受益于晶圆厂扩建,半导体设备市场将再创新高。


不过,在产业链高端替代、部分市场需求拉动下,本土半导体市场将依然呈现出“结构性”行情。2023年,更多拥有新基建、新能源、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场景的完整系统制造商将加快本土芯片的验证和采购;泛信息创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至金融、电力、轨道交通、运营商等领域。


07

国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


   在基础软件领域美国一家独大,近几年国产基础软件,尤其是最薄弱的操作系统,在国内已经有所突破。如麒麟软件、统信软件,以及华为推出的欧拉、鸿蒙等。


此外,我国工业软件市场保持稳中有升。面向行业的成套解决方案研发和应用发展较快。2020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增速为14.8%,大大领先全球增速(6.1%)。


08

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C-V2X)是基于3GPP的全球统一标准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其中C指蜂窝,V2X指车辆对外界的信息交互技术。车路协同是未来智能驾驶的主要发展方向,相比单车智能具备成本和实用双重优势。5G和智能网联汽车的高渗透率是车路协同发展的基础,目前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车路协同产业链,政策推动之下,中国的车路协同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期。


09

元宇宙应用


   国内政策端助推元宇宙行业有序发展,整体政策兼顾监管与发展,地方政策聚焦技术研发突破和产业融合应用,全方位构建元宇宙生态发展体系。

VR设备是元宇宙从概念走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入口,多项VR新品的相继发布以及硬件技术的不断升级,催化元宇宙加速发展。

10

中药配方颗粒板块


作为中药饮片的衍生品和创新,中药配方颗粒具有标准化程度高、方便卫生、便于保存、不易变质等优势。2022年中药配方颗粒国标的出台拓宽了销售范围,中医医疗机构数量的扩张也提升了中药配方颗粒的需求。中药配方颗粒价格公开透明,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比例有望提升,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有望翻倍。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博为视野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