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探讨

来源:《中华建设》2008年第08期 作者:李涛 责任编辑:
2010-06-15

      自20世纪9O年代以来,我国浙江、江苏、山东、湖北、黑龙江、辽宁等省的一些城市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城市经营”实践,并被总结成“大连模式”、“青岛模式”、“上海模式”等几种模式,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经营”之路。 

    “城市经营”(Urban Management)一词最早是日本提出的。1971年,日本就有一本名为《城市的经营》的书籍问世。在该书中,时任神户市长的宫崎辰雄先生将城市经营的内涵概括为:高效地提供城市公共服务;涵养税源以确立城市的财政基础;与市场经济所导致的外部负效应相对抗,维护公共的利益。他认为,一切行政活动的终极目标都是最高效地提高市民的福祉水平。如果说企业经营的理念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那么城市经营的理念就应当是“以最小的市民负担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 

      城市经营的理念一经提出,立即引起国际上众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关注,其内涵不断得到充实和补充,但是一直缺乏一个比较整体的概念。直到1998年,麦基尔提出了城市经营比较明确的概念。他认为城市经营的基本含义应该建立在两个简单的但又是基础的目标之上,首先是规划,即规划如何供应和维护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其次是城市地方政府的合理定位,即地方政府的职责应该是从组织上和财政上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供给和维护。 

      我国的城市经营实践基本可分为两类,一类以筹措城建资金为目的,另一类以提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竞争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城市经营主要通过环境经营、产业经营、多元化投融资、市政管理市场化等具体经营模式进行操作。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开发建设和城市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不论国家、地域城市经营的总体思路、路径选择或者侧重点有多么大的不同,但充分认识城市经营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规划的指导作用,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实现城市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则是相同的。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本身就能够提升城市的形象和价值,展示项目预期,给投资者以信心,引导开发商进行适度有序的开发。作好城市规划是作好城市经营工作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城市经营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工作存在着几大误区,并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1、土地掠夺式的“规划”。作为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土地是城市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经济要素,所以“经营城市”必然需要“土地利用规划”。但相当一部分城市将城市经营等同于土地开发,从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最大化。2000年以来,各级开发区纷纷设立,圈占大量土地。根据国土资源部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同各类开发区规划面积己达3.6万平方公里,而几千年来形成的建制镇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不过是3.15万平方公这其中就难免会现以破坏生态、社会效益协调发展为代价来寻求经济利益,片面强调土地经营,以短期内最大限度收取土地出让金为最高目标,完全忽视了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 

      2、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利益目标的缺失。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应该代表公众的利益。然而,在“资金导向型”城市经营阶段错误的发展观及政绩观的驱使下,政府行为过分地以市场为导向,单纯地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必然导致有些城市将规划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归到追求经济利益上来,从而出现了过度“市场化”的趋势。地方政府的城市规划往往为城市经营资金筹措服务,不断地卖地以开发更多服务于城市物质层面、高利润、受青睐的项目,如大学城、高尔夫球场、高级宾馆等:而一些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项目,如公共绿地、文化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等则减化和弱化处理。 

      3、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的雷同。不少城市不断掀起开发区、步行街、中央商务区(CBD)、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热潮,竞相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产业,一批批的“硅谷”、“光谷”、“药谷”涌现出来,使新一轮的产业结构雷同格局再次出现。 

      4、建筑风格雷同、城市形象单一。在城市形象规划方面,不从城市的特色和个性发,盲目照搬西方国家经验,国际大都市的玻璃幕墙、高层建筑、草皮广场、音乐喷泉在中国的很多城市现,从而使城市个性与传统逐渐丧失。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城市经营与城市规划己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面对城市经营理念,笔者认为城市规划工作必须直面所出现的种种误区,作出一系列调整以适应新形势: 

      1、以城市经营理念促进城市规划角色转变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城市空问和土地利用背后的利益矛盾开始日益显现,城市规划作为体现社会公正、追求整体利益最优的手段将臼益重要;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作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有责任协助政府推动经济的发展。当体现礼会公正和追求经济发展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城市规划双重立场的矛盾就凸现来。而以提高城市竞争力为日的的城市经营理念则认为,城市只有充分考虑并尊重市场规律去进行规划与设计,才能盘活城市有形资产,提升城市无形资产,为城市提供不断的发展动力: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空问背后的利益协调,从形体空问专业技术的应用变为更加注重对多学科参与的组织引导与协调,从静态蓝图的制定变为更加注重实现规划目标实施过程中的政策引导和法规规范。 

      2、引进公众参与防止“规划失效” 

      很多城市南于领导人更换后出现了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从而导致“规划失效”,而核心原因在于忽略了公众参与的基础作用。城市规划作为城市政府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必然涉及到市民和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只有明确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建立具有体制保障的公众参与组织和程序、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公众参与的监督与反馈机制才能有效地防止“规划失效”的现象发生。 

      3、运用城市经营理念创新城市规划内容编制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内容编制普遍存在着市场导向考虑不周的问题。在安排城市用地的开发内容时,没有熟悉土地市场、物业市场以及开发商行为的城市开发咨询专业人上参与,往往导致了规划的内容有时与市场需求脱节。因而,在进行城市规划编制时必须引入城市经营理念进行创新,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寻求礼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均衡发展。在编制城市规划过程中,可以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主导,吸收土地管理部门、公共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普通市民等城市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并以听证的形式公开征求社会各方面的建议,使城市规划尽可能符合城市经营的规律,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

      4、整合城市资源,开展城市规划营销 

      城市资源包括多个方面,它包括自然的地缘地理资源、土地和空间环境资源等生态资源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筑设计特色、区域规模和地域特征,以及科技文化聚集和扩散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资源。而城市规划营销的侧重点是塑造一种城市形象定位。完整的、有层次的城市形象定位应包括文化定位、产业结构定位、旅游功能定位、经济结构的差异化定位、市场结构定位、建筑文化定位、特色定位等。因此在系统的形象定位前应进行全方位的调查研究工作,通过对城市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规划城市发展建设不同阶段的重点目标;调查研究城市所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系统地开展城市规划营销。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