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谁的奶酪
2003年是“总部经济”的元年。
总部经济的概念在这一年里刚一提出,便在北京的经济圈、理论界、传媒和政府官员中引起特别的关注。一石激起千层浪,“总部经济”风起云涌,潮起北京,潮涌中国,潮动世界。
到了2004年,以北京“总部基地”为标志的总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把中国政界和经济界带入了一个不可逆转的、充满希望的现实中来。短短的一年,人们发现:千呼万唤了多少年的首都经济,今天,似乎已经再也无法将自己与总部经济分开来。
对总部经有独钟的不只北京。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许多城市都提出了发展总部经济的概念。广州、深圳、杭州、南京、青岛、武汉都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发展亮点。上海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把发展总部经济摆在纸面上,但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却一直走在全国最前列。
什么是总部经济?国内较先研究总部经济的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解释,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有利条件,吸引跨国公司和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聚集,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
总部经济炙手可热的原因何在?一句话,总部的多少意味着经济收入和地区品位。
一场争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战斗已经打响。
北京:将总部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人代会上,总部经济作为一个新财政名词上了《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将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开创首都经济新局面的希望。
广州:与深圳联合出击
面对北京的咄咄逼人、上海的暗中较劲,广东省政府去年提出了两个中心城市的定位,意即广州与深圳要优势互补,不少专家提出广州与深圳应联手发展总部经济的构想。
杭州:构筑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
杭州对总部经济有独特的理解与发展策略。不管是跨国公司,还是省内外企业,杭州都欢迎他们把总部搬到杭州去。这种大范围的总部经济概念,使总部入杭的外地企业猛增。
青岛:做个总部经济“后花园”
基于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把亚太区域的总部迁到北京和上海。青岛可以把这些跨国公司区域总部的会展中心、培训基地和休闲度假场所拉到青岛,建成京沪的“后花园”。
总部经济的蛋糕无论多么大,也不是哪个城市都能分享到的,总部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它只能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中存在。
今年年底,中国第一个总部基地将在北京丰台正式诞生,首批80家大型企业的总部将正式迁入园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总部经济,正逐渐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然而,在总部基地的光环下,有专家发出了警告:发展“总部经济”不可盲从。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常务理事茅于轼认为,不是什么城市和地区都适合开发“总部经济”项目,投资“总部经济”项目更需要良好的软环境。中国市长协会秘书长陶斯亮女士说,总部经济是一朵艳丽的鲜花,不能随便乱插,一定要好好栽培。
从“总部经济”想到了前几年爆炒的“CBD”风潮。近年来流行建设CBD,一下子很多城市都要建CBD,大城市建大CBD,小城市建小CBD。但有哪个城市能建出个象样点的“CBD”?有几个“CBD”是走出了概念的炒作,成立名副其实的“CBD”?
从“总部经济”也想到了前几年的“开而不发”的“开发区热”。一块土地加一块牌匾就成了开发区。有人曾经开过玩笑,在国内某一条高速路上,开发区的牌匾比路牌还多。这个玩笑并不过份,每当看到一些有园无业的开发区野草横生的景象,确实令人感触良深。
总部经济是个好东西。对好东西的出现,需要满腔热情。但对国人而言,总部经济毕竟是新的东西,在热情的同时也需要几分冷静。总部经济是“经济”,不是“神话”,不少城市总部经济一哄而上的做法,让人嗅觉到了头脑发热盲目上马的味道。
发展中国需要热情和斗志,但中国的发展更多需要理智、科学的热情和斗志。
总部经济属于谁的奶酪?我们不敢断言,但一定是属于冷静和智慧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