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为视野
Think Tank

德国乡村振兴案例示范点——阿赫卡伦村的成功实践之路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2024-07-08


     过去的30多年里,德国乡村更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然而随着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以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朝城市迁移,德国乡村面临着乡村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增加、乡村发展缺乏活力,土地与建筑闲置等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巴登弗腾堡州农村事务和消费者保护部自2003年发起了一项示范项目,用来加强农村社区的内生发展,这个项目的主要目标是:

1.实现乡村内生发展的示范效果;

2.强化居民的地域认同;

3.塑造村落中心的新品质;

4.推广乡村内源式发展而非外源发展的方针;

5.实现乡村地区的持续活力;

6.为其他农村地区发展提供可借鉴性;

7.为乡村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认识。

 


    这个项目每5年从全州的乡村选出13个示范点,向大家展示这些村子是如何解决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阿赫卡伦村就是该项目2010至2015年间的示范地点之一。 



01

阿赫卡伦内生发展的目标


阿赫卡伦村村位于德国巴登弗腾堡州的卡尔斯鲁厄行政区,距弗莱堡市约25 km,莱茵河约5 km,是黑森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葡萄酒生产村庄,至今已经有950多年历史。


▲阿赫卡伦村所在德国的区位



村子坐落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中,日照充足,大约有800多位居民,主要经济活动以农业、葡萄酿造和旅游观光为主。


在内生发展中,阿赫卡伦村想做以下几点:

1.强化"葡萄酒村庄"的特色,提升品牌效应;

2.优化村内闲置土地和建筑,提供更多公共服务;

3.激活村内街区,挖掘更多发展潜力;

4.提高村民的归属感。

 


02

实践措施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土地管理 


阿赫卡伦村以整体村庄的角度来管理土地使用。除了详细调查可利用土地,特别是闲置土地,还要登记和管理建筑物周围未被利用的土地,如施工用地和建筑间隙。同时,该村庄会发布村内土地供需信息,通过网络等信息平台及时公示,以便高效利用土地并进行动态管理。


图片

▲阿赫卡伦村土地管理及控制


      从可持续土地使用的角度出发,村庄采用“先存量后增量”的土地使用管理模式。在考虑未来用地需求的基础上,对村庄内现有土地的使用规划进行评估。在考虑新增村庄外围用地之前,首要任务是利用已经存在于村庄内部的空置用地和小块土地,推动内生发展。结合当地特色发展产业及文化。图片

▲阿赫卡伦村土地管理及控制

 积极发展葡萄酒产业 

阿赫卡伦村的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晚期。由于气候和土壤的独特优势,这里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产业,为当地带来丰厚经济收入。为进一步发展酿酒产业,提高竞争力,这里还注册了以村名“阿赫卡伦(Achkarren)”命名的葡萄酒品牌,并且发展了5家葡萄酒庄和一个拥有350多名会员的葡萄生产合作社。目前,阿赫卡伦的葡萄酒已经远销世界各地。

图片

▲阿赫卡伦村内的葡萄种植园



 结合葡萄酒文化发展旅游业 


阿赫卡伦旅游协会通过Achkarren葡萄酒的品牌影响力,定期组织各种特色活动,如葡萄酒庄园酒会、葡萄园游览、葡萄酒酿造体验等,以展示葡萄酒文化的特色。为了更方便旅游者,他们还开发了旅游网站,并提前在网站上发布葡萄酒相关的节日、村庄庆典和讲座等活动信息。这些措施不仅宣传了村庄的文化优势,还促进了村庄旅游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内生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通过旅游业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业 


在发展旅游业时,阿赫卡伦不仅建设了三家酒店,还根据需求设立了B&B式农家民宿、附带厨房、厕所、浴室的乡村旅社和可供出租的公寓。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住宿形式,游客可以在村庄短期体验观光和长期度假休闲。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这里还改善提升村庄空间环境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村庄旅游业。

图片

▲村庄内的酒店


图片

▲具有450年历史的村庄餐厅



 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公共空间 


阿赫卡伦村重新组织了闲置用地和建筑周边的空地,并以空间发展规划和城市设计作为土地调整措施的补充。通过激活闲置用地,充分利用建筑空隙,塑造了村庄内部的开放空间,提升村庄的居住生活环境。


传统教堂为核心的公共空间主体 


通过结合传统教堂,对周边功能进行实时更新,铁匠铺、缝纫店以及浴室被新的超市、酒店和公交站点所替代以满足村民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了现代功能的集中和整合,塑造出更加强大的村落公共中心。


利用闲置用地新增社区活动中心和购物商店,并与核心区形成便捷联系。

图片

▲村庄教堂

 

保持传统建筑特色进行功能更新 


在乡村内生发展的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的修缮和现代化改造是至关重要的措施。与其他示范地区一样,阿赫卡伦村存在废弃、空置建筑,包括废弃的校舍、幼儿园、市政办公建筑、老旧的民居等公共建筑。这些建筑破旧,与当地整体风貌不协调。


并且这些建筑支离破碎的布局,较低的地坪,突兀的建筑体量和常年的废弃,给旧建筑的再利用带来了困难。然而资源的有效利用,乡村历史建筑的留存,以及居民对于场所和当地历史的认同,都是现有废弃建筑再利用的重要原因。

 


 公共建筑改造,促进功能整合更新 


阿赫卡伦村在旧建筑的改造中,通过现代化改造和植入新服务功能,对老幼儿园、市政厅和小学建筑进行了改造,并将公共功能的集中设置作为对现有建筑优化使用的策略。


将市政办公、幼儿园、多功能中心等功能在建筑综合体中进行整合,并加入乡村俱乐部等新的功能。为了展示葡萄酒村的文化和历史特色,废弃的谷仓被改造成葡萄酒博物馆,成为阿赫卡伦村观光旅游的亮点。

图片

▲谷仓改动的葡萄酒博物馆

图片

▲改造中的村庄文化功能综合体建筑



在内生发展计划中,对老旧民居的修缮措施主要是进行设施现代化的改造。改造的建筑同样满足现代建筑要求,包括零碳排放、外墙、屋面等节能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可再生能源,如电和热源,以及建筑物季节性使用的要求。通过设计师的参与,实现对留存历史建筑的传统建筑语汇转换,并基于保护、发扬传统地方建筑文化的目标进行修缮。

 

 

激发村民参与积极性 

广泛邀请土地、房屋所有人参与村庄建设


阿赫卡伦村在村庄建设的每个具体环节都会邀请相关的土地、房屋所有人参加发展研讨会。例如,在村庄核心区的空间改造中,共邀请了24户不同的产权所有者参与讨论整个街区的改造方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相关产权所有者亲自编写意见书的形式,反映对地区发展和改造的意见。在随后的研讨会中,针对其中的建设性发展建议,组织更广泛的村民参与集中讨论。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村庄公告栏和社区简报等形式公布相关信息,最终形成规划设计方案。

图片

▲村庄居民建筑的现代化改造


积极组织政府、专家提供咨询方案

在对村庄空置用地或建筑进行更新激活的策略中,积极与房屋的所有人联络,由于空置建筑的所有人中老一辈人们对于不动产投资的兴趣较小,而年轻人通常不在现场,家族成员在如何使用一块地或空置建筑的问题上不能达到一致意见。由政府及专家组成的咨询团队针对改造及修缮的可能性、建造资金支持或者继承权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组织社区活动激发村民对村庄发展的关注

阿赫卡伦在发展中经常组织活动,以激起村民对于内生发展议题的关注,赢得居民的共识。如:空置建筑内举行“谷仓开放日”活动,在公民集会上举行一系列关于内生发展主题的讲座、组织对内生发展成功案例的展览、参观等。

图片

▲村庄居民参加社区活动



03

对中国乡村建设的启示


 科学合理规划乡村土地 


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点土地使用粗放、村庄建设无序扩展、空心村现象加剧的情况,应根据村庄的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现状等因素,确定村庄近期和中期的用地规模,并划定村庄不同阶段的建设红线。在保证村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及建设红线不被突破的前提下,科学合理编制村庄详细建设规划,科学布局村庄各项建设用地,严格限制户均宅基地面积,控制农户违法建设用地,减少农户乱圈、乱占、乱建等现象。同时,加强村庄内部土地整理,促进村庄内部废弃地、闲置地的平整和改造。通过以上措施,为村庄未来用地需求留足发展弹性。

图片


 产业、文化、空间协同发展 


我国农村存在农村产业单一,人口大量流入城市,地方传统建筑和村落风貌特色消失等问题。


农村发展不仅要考虑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还要深入地考虑农村“造血机能”和内生发展能力。


阿赫卡伦的成功案例表明,在经济产业发展方面,应强调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因地制宜,立足于村庄内在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农村产业的多样性,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注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培养,以及对农村居民的教育和培训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结合农村资源特征,多样性发展。

图片


 公共空间营造及功能更新 


公共空间是村庄最有活力的地方,承载了村民的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然而,我国目前相当数量的村落公共空间正在消失,围绕公共空间及其周边街巷所承载的功能已经不适合当前乡村生产、生活的需要。


因此,要注重公共中心场所空间及功能的重塑,避免对现有村落公共空间的干扰和破坏。同时,注重农村住区的整体景观品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结合,增强农村社区的地域可识别性。

图片

 盘活乡村闲置公共建筑 


我国乡村留存大量过去兴建的乡村公共建筑,并且村民对它们留有深厚的感情,且这些留存下来的公共建筑大多保留完整,框架结实,建筑质量较好,同时产权明晰,多为乡镇集体所有。


因此要加强这些乡村废弃、闲置公共建筑的再利用,提高乡村建筑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实现节约资源,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功能,再造富有魅力的地方人居环境和文化传承的目标。

图片

 

促进村民参与乡村建设 


一方面应当能够积极鼓励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讨论,加强村民公众参与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健全公众参与的机制,制定明确的公众参与框架,明确公民参与讨论的目标,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公众参与的时间节点,不同人群的代表性,以及如何吸引妇女和年轻人的参与等。


同时通过发展多样化的公众参与渠道和参与形式,保证村民参与讨论村庄发展的权利,从实际出发,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赢得村民的共识,有序推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乡村人居环境的综合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博为视野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