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县城基建,钱从哪里来?
文件从9个方面共39条,提出了县城建设的任务和措施。
文件要求
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任务来了,为什么是县城?任务来了,钱从哪儿来?截至2020年7月,中国大陆共计1312个县,117个自治县,很多县都有几十万、上百万人口,虽然整个县域的人口在流失,但许多县城的人口却仍在增长。作为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枢纽,县城房价相对较低,且拥有一定的教育、医疗资源,还能享受交通所带来的红利,因此成了很多农民进城“上楼”的首选。另外,有很多在大城市打工的中青年人,他们不会再回到自己出生的村子了,但是,高房价阻止了他们在大城市置业,他们一般会选择在县城置业,把老人从村子安置到县城,把孩子安排在县城上学。仍有需求的县城基建和房地产,被更高层面认为是有效投资,受到政策的关注,县城基建补短板成为基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县城虽小,但我们的国家很大。无数个县城的建设,将汇聚成很大的规模,满足更多人的福祉,在共同富裕和投资稳增长中起到关键作用。
解决对策
任务来了,问题是:钱在哪?哪有钱?文件从9个方面提出39条任务和措施,推动县城建设。关于资金方面,文件提出:建立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根据项目属性和收益,合理谋划投融资方案-----
- 对公益性项目,加强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其中符合条件项目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予以支持。
- 对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提升县域综合金融服务水平,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
- 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项企业债券。
- 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县城建设,盘活国有存量优质资产,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稳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
- 鼓励中央企业等参与县城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地区整合利用好既有平台公司。
- 完善公用事业定价机制,合理确定价格水平,鼓励结合管网改造降低漏损率和运行成本。
据了解,工隆建通智库曾总结了地方政府合规筹资的33条路径,这些路径或许也可以用于丰富县城基建的资金来源。兹录如下,供各位思考、参考:
地方政府合规筹资33条路>>
01以资本金注入、经营性资产注入,资源整合、归纳合并等方式,做大做强城投,城投以国企身份投资和服务于当地建设,完成政府施政目标。
02城投转型、提高经营能力和市场化融资能力,多方筹集资金,投资于地方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
03合理布局城投资产和业务结构,发挥城投互相引流的作用,做大经营规模。
04规划有经营收入的基础设施项目,以转型后实行企业化经营管理的城投为主体,以项目的经营性收入开展市场化融资。
05以规范的ABO模式,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结合政府有限支持,实现企业市场化融资。
06其他符合以财政性资金支持《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的模式。政府可合规给予企业资金支持。
07变政府投资、涉嫌垫资的“F+EPC模式为企业投资的“投资人+EPC”模式,变垫资为投资,以项目的经营性和政府的合规支持回收项目投资和融资。
08结合两类国资改革,优化产业、企业、资源、资产组合,城投归并、整合、上收,提高城投信用评级、增大城投经营收入,扩大其市场化融资能力。运用好交易所融资工具和交易商协会融资工具,发行公司债和融资券。
09发行企业债和项目收益债,运用好发改系统各类债券和融资工具。
10争取额度,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专项债券、项目自求平衡债券。合规要求参见我们此前发布的《债券大年,我们梳理了以下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政策》
11合理规划专项债项目,充分挖掘项目经营性,合理确定项目主体和立项主体,合理利用“专项债+市场化融资”模式。
12合规运用PPP模式。不适合PPP模式的项目主动退库,腾出额度用于合适的项目。2015年我们就是这个意见。2022年,在其他“创新”模式受挫的情况下,随着PPP规范文件的出台,PPP模式有望迎来一定程度上的复苏。
13根据项目的收入特征,组合运用不同的融资工具。对于项目的基础设施和运营服务,可采用“专项债+市场化融资”、“专项债+PPP”等模式分别满足资金需求。
14运用好特许经营模式。几年的实践下来,我们认为应全面理解投融资改革,实事求是运用狭义PPP及特许经营等多种模式。
15有限、合适的范围内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和采购工程模式。2016年初,我们首先发现了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提出了9大风险及12项风控措施。87号文之后,政府购买服务基本叫停;棚改也在住建55号文后叫停。但部分真实的购买服务以及土地征迁安置补偿以及3年期内的政府采购工程仍有操作空间。
16合理确定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的价格,适当延长运营期限,增加项目的可融资性,以及对于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
17政府与社会投资者采用股权合作方式,政府少分红或不分红,提高对社会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为本地建设和发展引入资金。注意:引入社会投资者,不是只能采用狭义PPP模式。
18合理合规配置各类资源,提供土地使用,赋予专营地位等,使项目具有可融资性。做好区域跨行业跨平台跨所有制的投融资规划。
19挖掘、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商业价值。基础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市场需求,增加商业用途。即使是欠发达地区,只要当地有人民,哪怕人民社保也靠转移支付,只要能把人民的消费留下来,就是很大的功绩。
20设立按出资额承担有限责任的担保公司,利用好市场化的担保、增信工具。
21盘活存量资产的融资:TOT、ROT、TOO,转让股权、转让经营权、引入投资者等。
22以未来收益为支持的融资:资产证券化,基础设施REITs、ABS、ABN、REITs等。
23深刻分析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规划具有市场吸引力的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和产业导入。金融机构可利用全系统的产业分析和客户资源予以协助。
24以土地开发的终端产出(房屋销售、租赁收入或以上盖物开展的经营收入)为还款来源,而开发的符合商业逻辑的、注意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合规的融资模式。此模式应关注终端产出的市场需求。
25根据地块现状和产权情况,灵活运用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规划旧改、城市更新、TOD、EOD、矿山生态修复、新型产业用地、工改工、工改商、退二进三等项目,增加项目的自平衡,以项目的自平衡开展融资,扩大片区开发资金来源。
26通过区域内综合平衡乃至跨片区、异地平衡的方式,配合政府的支持资金、专项债等,结合项目经营收入和居民的投入,筹集老旧小区改造资金。
27以未来社区理念,增加片区的智能化、生态化、舒适度及和谐性,合理变更容积率、绿化率计算方式,增加项目可开发面积,结合居民为美好生活愿意承担的经济支出,实现项目自平衡,筹集资金,开展更高层次的老旧小区改造。
28运用好上市和非上市两种资源,投贷结合,招商引资,放大融资价值,实现套现。
29分析中央补短板、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项政策,了解投资重点,争取资金和项目支持;
30利用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平衡政策,做好土地资源保护,并获取资金。通过一定的政策,将指标转让收入作为公益性项目的收入来源。
31利用好乡村振兴政策和农村土地流转、三权改革等政策,通过打通农村居民融资,返哺公共项目。
32通过城乡一体化运营、厂网一体化运营、产城融合、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结合等肥瘦搭配的方式,以及以上带下,高评级主体统一授信等方式,配合政府以资本金注入、资源注入、财政补贴等方式,探索解决农村公路、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文化公园、体育公园等准公益性项目的建设资金问题。33规划好本地的资源条件、招商能力、融资方式,深刻理解国家政策,合理配置项目的公益性、准公益性、商业属性,综合运用政府投资、商业开发、广义政企合作等方式,并考虑资金的滚动可接续性,系统筹划区域投融资活动,获得可持续的健康的发展。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