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热点走势
Industry Focus

疫情改变中国丨健康产业的八大趋势研究

来源:微信 作者: 责任编辑:
2020-03-18
回望中国,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非典),成为很多人心中的一道伤疤。回看SARS发展史,板蓝根谣言、抢购风潮、春运扩散、全球感染、从宣称可控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确诊激增到停课停工,一幕幕现在看来那么熟悉。八个月艰辛的非典战役带给病患和家属的是悲痛,带给政府、学者和社会的,则更多是反思。
在SARS之前,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建设没有得到重视,SARS给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财政安排专项基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防控工作,2004年修订法案,2006年宣布中国疾病防控体系“基本建成”。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如果2003年的SARS促进中国建立传染病科学的防治体系,那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就是一次质检。发现问题并不可怕,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答案。
除此之外,当下我们还要思考的是,此次新冠病毒疫情对于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还将留下什么,健康中国战略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领导人也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在这样时代背景下的,此次疫情将会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1

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新观念


从产业角度而言,这次疫情可能可以让中国健康产业和事业提前推进5-10年。在大健康产业中,提高人们的免疫力和综合抵抗能力将成为下一轮健康消费的重要领域。
十四世纪四十年代,黑死病夺走了欧洲2500万人的生命,占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再次回望,也是黑死病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激发人们求索的欲望和动力,摧毁了宗教准则和信仰,使得理性、科学的思想开始发芽,民众意识开始觉醒,因此有人称黑死病是文艺复兴的催化剂也不为过。
 

《死亡的胜利》彼得•博鲁盖尔, 1562年,布面油画

2003年以SARS的爆发之后,全社会对医疗预防工作日趋重视,促使人们健康体检意识进一步增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健康体检的需求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健康体检市场随之也在快速升温,健康体检行业步入快速增长期。
随着国家鼓励健康体检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行业监管政策日趋规范,全社会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民营机构和社会资本不断进入健康体检领域,有力的促进了健康体检市场的快速发展,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经过十几年发展,截止2018年底,中国体检人次达到5.6亿,市场规模实现1498亿元。

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根据数据统计,从2013年到2018年,中国居民消费水平都保持8%左右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消费水平近2万元。其中,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付都保持10%以上的增长水平,2018年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达到约1685元。


从健康体检到康养度假,从健康运动到健康保健品,全民对于健康消费的意识已经越来越强。相信随着此次疫情的影响,必将会再次带动全民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带来再次的提升与加强。
 
2

互联网健康医疗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就像当年SARS推动网络购物快速发展,并成就像淘宝等一批世界级电商企业一样,这次疫情极可能成为互联网医疗的转折点和突破点,在5G的推动下,中国有可能诞生一批世界级互联网和远程医疗服务机构。
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大批发热病人短时间内涌入定点医院,使得发热门诊拥挤不堪、医护人员疲惫不堪。此时,互联网医疗因其便捷、高效的特点,在疫情防控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汉市政府在微信中开设了“武汉微邻里”小程序,为市民提供自助肺炎自查上报服务。而对于全国其他省市甚至乡村的居民,线上问诊也为其打开了另一个渠道。9000名医生,24小时在线,50万例咨询,6000万访问量——这是截至1月27日24点,微医集团为此次疫情所作出的成绩!
 
“武汉微邻里”防疫专区
此外包括丁香园、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纷纷上线在线义诊服务,知名医院、三甲医疗机构的执业医生实时在线解答用户咨询,对初期、轻症居家自我隔离病人给予专业的远程指导,同时科普疾病防控知识,疏导公众恐慌情绪,从而减少发热患者盲目、集中就医,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2017年5月,《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开放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和基层医疗慢病签约服务,推动互联网与医疗健康产业的政策就越来越清晰。在此基础下,产生了一批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健康医疗产业的融合的新型平台。

阿里依托阿里健康平台,迅速投入10亿元防疫基金,进行全球医疗物资的采购与调配;微医、春雨医生等互联网医生平台充分调动全国医生资源,为全国人民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大大缓解医院的压力;各个大型医院也充分利用自身的医疗信息平台,快速有效的投入到“战疫”的一线,可以看到,在此次疫情中,互联网医疗健康作用凸显。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5G信息技术的不断运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3
推进健康体系的建设,从治疗到促进全链条

不论是面对病毒,还是其他疾病,预防才是最好的治疗!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医疗外的预防和康复快速进入大众视野。2003年非典因前期疾病错判问题导致大量抗生素的不当使用,引发患者一系列后遗症。
今年面对新疫情,在《新闻1+1》中可以看到,大众不仅关注医疗方法和有效药物,更是在如何预防、如何康复、是否有后遗症等问题上颇为注意。
十九大明确提出健康中国战略,其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和“坚持预防为主”等发展目标为中国健康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此次疫情的防控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更多医疗外的内容,除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外,钟南山团队更是针对免疫相对弱的老年人,发布了《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范指引》,针对治愈患者和大众,提供《居家康复及防护策略》,从运动健康、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等多个角度补充医疗所缺失“预防”与“康复”两端。
截止二月初,疫情所导致死亡平均年龄68岁,主要原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救治困难大。“自身免疫力”成为疫情中所有人的救命稻草,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自身免疫就是能否能对抗病毒的关键。
未来,对免疫力提高的全民意识,将有助于中国加速建设“预防-治疗-康复-疗养”的全链条健康体系。
前端“预防”中的基因检测、全方位体检、肿瘤筛查、心脑血管检测、健康食品等都将焕发生机。后端“康复疗养”中,慢病管理、智能检测、运动健康、健康旅游也将生机勃勃。

中国全链条、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构建不是是专家倡导、国家政策能实现的,疫情加速全民健康意识觉醒,从而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供给市场紧随而上,简单的经济规律终将带领中国健康产业迈上新台阶。


4
分级诊疗体系不断完善,基层健康医疗机构地位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战“疫”关键时刻有序分诊显神通!


2020年1月24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对全市发热市民实行分级分类诊疗服务,由社区医院进行初级筛查诊断,将排查出来的辖区发热病人及时送至当地诊疗医院对病情进行筛选、分类,严格实施隔离,再依据病情,重者由防疫车辆送至定点医院收治,轻者由社区督促在家进行自我隔离观察。
分级诊疗启动后,轻度病患被“分流”进入社区医院,武汉各大定点医院门诊排队拥挤现象得到明显缓解,与此同时,市内四百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行动,成为战“疫”前线。
1月27日晚央视的新闻报道便显示分级诊疗已取得初步效果,经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筛,疑似病患携带初步检查资料前往定点医院,使医生可以更加快速做出针对性诊断,有效提升了接诊效率。
我国从2009年新一轮深化医改首提“分级诊疗”这一概念,到2015年国务院指导意见中提出符合国情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再至现如今成为“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制度体系,分级诊疗作为重塑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从提出至今一直随着其在各省市的落地推行不断被完善。
分级诊疗,顾名思义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对其进行分级,将大中型医院承担的一般门诊、康复、护理等工作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节约更多医疗资源,为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就是基层医疗体系的建立健全。
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社区诊所和家庭医生承担着居民的初级诊疗、有序分诊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这一角色功能的有效施展离不开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
据统计,在我国大约80%的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特别是大中型医院,与之相反的则是医疗服务需求的大部分在基层,分级诊疗制度即旨在扭转这一不合理现状,解决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分级诊疗制度进行了近百年,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推行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先例,而这一制度在疫情中的应用与“表现”在当下更具借鉴意义。

例如,英国的公共卫生监测防范网络主要由中央和地方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基层地方机构包括传染病控制中心分支机构、国民保健系统所属医院诊所、社区医生等,构成了整个疫情监测网的基本单元,负责疫情的发现、报告、跟踪和诊断治疗;几天前美国首例治愈患者的看诊、治疗过程也展示了其分级诊疗的严谨性、秩序性。


5
加速健康产业高精技术发展

高新医疗技术能否真正惠民,健全体系、加强监管是重点!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1月31日发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吉利德公司的在研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成功帮助美国首例确诊患者缓解病症,揭示了这一药物在治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的巨大潜力。在国内,此药已在各部门协调合作下迅速展开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已在武汉启动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都在加紧相关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试验研发,遴选具有潜在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并加紧推进疗效验证。民众对治疗“特效药”的期盼从未如此迫切,社会各界都在持续关注研究进展,期望能有新药尽快问世,为战疫工作打上一针“强心剂”。
近年来,提到治疗的新技术、新药物,尤其是生物免疫疗法、体细胞治疗技术等等,普通人或是难辨真假、一概信之,或是如遇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个中原因,除了这类新型诊疗方法本身还在发展之中、民众了解不深,曾经的“魏则西”事件和之后层出不穷的搜索引擎推广误导就医、不良商家大肆鼓吹疗效等乱象,也渐渐消耗消耗了大家的信任,国家一度紧急叫停细胞免疫疗法的临床应用。
2019年3月,卫健委发布《体细胞治疗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管理办法(试行)》使这一疗法迎来解禁,加之疫情防控突显平日新药研发的重要性,借此契机也许能让民众重拾信心。
体细胞治疗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力,但是也有着高噱头、高利润的特点,这就需要我们健全评价体系,保障对药物在伦理、疗效、安全性和临床急需性的严格评估审查,相关卫生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共同打造健康产业链,避免“魏则西式悲剧”重演。
高新技术相关临床试验需要在获得一定研究资质的医院开展,同时倾向于相对集中化的发展,以便能够将资源、技术集中起来,有助于更高效地获得高质量、高可信度的研究成果,并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利益。
生命健康产业已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打造独具本国特色的医疗中心、产业之城。

2016年国务院批复北戴河成立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就代表了这一势头的蓬勃兴起。北戴河地区依据自身区域优势,通过与国际的新技术、新器械和新药品对接与应用,成为国家对接国际生命健康产业新技术的门户,助推新技术在我国的快速转化与应用。


6
推动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专业化能力需要提升

提升中国健康疾病防控的综合管理水平至关重要!


在2020年1月30日晚,湖北省黄冈市委对外发布消息称提名免去唐志红同志黄冈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原因就是在此之前中央指导组派出督查组赶赴黄冈市进行督查核查,在此期间向唐志红同志询问此次抗疫的一些问题,而在会议期间,唐志红同志以及相关人员要么沉默,要么含糊其辞,并没有正面的回答中央指导组提出的问题。而就在此前,还有报道说这位卫健委主任还被报道熬夜加班。
与此同时,四川省博士省长尹力因为对疫情部署及时而受到一片赞誉。1月21日(即农历腊月廿七),四川省召开常务会,省长要求立刻开始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重视个案(当时四川只有一个疑似还没确诊),要求卫健部门立刻制定周密方案,避免二次扩散,造成爆发流行。而就在同一天,疫情重灾区湖北省2020年新春团拜会文艺演出举行,省主要领导参加观看演出。
而这样的行政能力的差距,绝非偶然事件。通过网络资料了解到,四川省省长尹力,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卫生经济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而黄冈市卫健委主任唐志红,则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而政府行政人员的专业性,对于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敏感度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此外有报道称,钟南山院士在1月18日到达武汉了解情况后,当即建议“封城”,但遭到否决。最终在1月23日,各级政府才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最终采取“封城”措施。

通过本次疫情报道出的一系列的行政事件相关报道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卫生健康行政体系,需要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性,以及与专业机构、专家的有效沟通机制和决策机制。行政机制专业的提升,不仅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对于整个国家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7
健康城市建设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目标

健康将成为未来大城市发展竞争的重要指标!


武汉作为全国七大中心城市之一,全市人口突破1400万人。面对此次疫情大面积爆发,可以看到医疗卫生资源与城市体量不匹配、高度城市化加速疾病传播等问题。
反思来看,是否城市建设之初就应该防范此类问题发生?
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60%的城镇化率使得半数人口集聚于城镇中,城市是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区域。每年的春节,商业街门庭若市、社区内张灯结彩、公路上车水马龙,城市沉浸于喜气洋洋的氛围之中。而今年,无人的街道、寂静岭般的社区、零星的车辆、只能站在窗前的人们,我们的城市“病了”。
在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海绵城市、花园城市、森林城市等概念后,单一的概念是否能概括城市发展?城市是否要走向更多元的新模式?
健康城市也不可避免进入视野。
健康城市应该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不断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能够互相支持的城市。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给健康城市的定义,同时提出了12大项、300多小项的健康城市指标参考体系,此次疫情之后,健康城市也将成为城市发展新目标。
将健康纳入城市规划设计,是推进城市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生活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时期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重要表现。
首先,构建健康环境,包括健康的水源、空气、绿化等标准条件。
其次,打造健康生活,提供社交、运动、餐饮、居住等全方位健康生活配套。
最后,保障健康服务,即医疗卫生硬件水平以及医疗外健康服务水平。
健康城市的评定标准是从人的真实健康状态出发,从人的真实感受出发去重新校核我们已有的技术体系。
总而言之,健康城市的根基依旧是发展健康经济,无论是健康产业的科研、制造、服务还是健康旅游,都是城市健康经济的重要支撑。
而健康产业作为高智力行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根本,这就与智纲智库(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提出的“定制城市”不谋而合。
以城引人,以人促产,也是健康城市建设的目的。城市因人而生,终将服务于人,不同的城市,结合智纲智库“因时因地因人”的三因法则,为城市找魂,打造一枝独秀的健康城市,“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发展成为提升居民身心健康的城市的健康城市。
此次疫情之下,互联网等技术的融合发挥出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基层健康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政府通过不断完善专业高效的行政管理手段,都将为健康产业带来新变革、新业态、加速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实施。


8

健康医学的技术与应用持续发展

健康中国,智库行动!


如果说以“临床医学”为核心的医院是守太平间的大门,那么以“健康医学”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服务则是要守住医院的大门。
截止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并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而是主要靠患者自身的健康免疫系统来进行自我治愈,这与03年爆发的SARS非典疫情的如出一辙。
在SARS疫情后,很多医生与科研人员就开始了对人体自身健康系统的关注与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早期检测与干预,从而能够让人体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从而避免疾病,这就是健康医学。
在国内,981健康科技集团是最早探索这一体系的健康服务机构。981健康科技集团,作为目前国内顶级的健康医学的研发和服务机构,缘起于2004年国家级“981首长健康工程”的技术和理念研究,从中国前列的干细胞到基因组医学研究,到2008年,建立第一家健康医学中心,至今已过去十余年。
981健康科技集团就是在981首长健康工程基础上,以首长保健团队为核心,应用当今生命科学最新成果及几十年首长医疗保健经验,建立健康医学学科与体系,在疾病预防、慢病管理、疗养康复、抗衰老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传统医学的“有时治愈、常常安慰、总是帮助”,981集团创立的“健康医学”通过健康检测、科学评估、健康干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方式,强调“自组织修复”与“稳态平衡”,以加强自修复力为主要手段,实现“让人不去医院“为目标。
智纲智库(微信公众号:智纲智库)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十年的策划经验积累,自2017年结缘981集团,被邀请作为其集团战略顾问,参与并协助981集团在秦皇岛北戴河、海南清水湾、云南西双版纳等项目的合作、并促成与专业养老机构的合作、以及与日本、美国等国际健康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等。
通过近三年的深度合作,双方现已结为战略同盟,以健康养老、健康旅游、社区健康诊所等为主导方向,共同致力探索、助力中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之路。
面对疫情,我们终将战胜它,但它对于我们建设健康中国带来的反思与影响才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
免责声明
本网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业热点走势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