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专家观点
Expert Opinions

从“美丽中国”看旅游社会责任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邵方超 责任编辑:
2012-11-26
  ◆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控制开发强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旅游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更加突出旅游业在节能环保、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的贡献

  □ 本报记者 邵方超

  也许是我走过的地方太少,也许是那个地方给我留下的印象极深。总之,当“美丽中国”这个词第一次映入眼帘时,思绪一下把我带到了黄河入海口,那里有一望无际的稻田、荷塘、草甸、湿地、刺槐林、芦苇荡……一切都美得那么不加修饰。
  那时,和当地旅游部门的负责人一样,我也一直为此感到惋惜:如此美好的自然景观,为何总也鲜见人迹。如今回头再想才发现,黄河口的美不正在于此吗?如果黄河口游人如织,成为游客扎堆的景区,很有可能会破坏掉这里的多元生态系统。见过的和听说的,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
  游客太多,失去控制,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以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为例,“10万游客进泰山,8万好汉登长城,18万人入故宫,23万人到中山陵。人山人海煞风景,到此一游是合影。”让我们看看当责任“缺位”时的场景:中秋夜后,三亚大东海景区3公里海滩清理出50吨游人赏月留下的生活垃圾;十一当天,天安门广场清理出生活垃圾8吨;八达岭长城上的保洁员每走30厘米就要弯腰捡垃圾一次,一天至少要弯腰8000次……
  所以,我们需要像黄河口那样的自然胜地,需要懂得欣赏以大自然为依托的生命形式,需要体验一种纯粹的自然生活状态……这些“需要”的前提是不去破坏,故意的抑或无意的。
  旅游虽然是私人的事,但它毕竟是人的活动,自然也就和社会责任扯上了关系。景区爆棚、垃圾成山,这是由景区管理者、相关监管部门以及游客的责任缺失造成的。跳出单纯的旅游活动这个层面,中国旅游业发展还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因为时刻不能忘记我们是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强调发展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更加重视发挥旅游业在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业、扶贫、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说着简单,行动起来又谈何容易。而令人欣喜的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党显示出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与魄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一个和旅游业无限接近的诗化名字。2009年底,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如今这一目标又怎样与建设美丽中国相融合呢?旅游人能为此做些什么呢?这无疑需要大智慧。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与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减免作为“十一”黄金周的两大惠民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无限放大了人们的出游愿望,旅游市场一片大好。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社会公共福利的巨大渴求。
  建设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在尊重与保护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控制开发强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民族旅游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格局,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就业吸纳能力,更加突出旅游业在节能环保、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的贡献。力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上一篇 下一篇

返回行内专家观点列表
推荐阅读